养殖池的建造水 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,它适温性广,耐饥耐旱,可生活在各种水域中。一般性的湖场、渔塘、涝洼地、稻田、河沟、房前屋后闲地,皆可因地制宜,建池养殖。规模养殖应选择避风向阳、排灌方便、避免逃跑的地方建池,也可选择各种渔塘或涝洼地改造利用。为管理方便计,池塘面积不易过大,水深一般1米左右,在池的对角处各设一进水口和排水口,池底投放部分石块,瓦片或树枝,供其栖息用。在生产中,我们利用废弃的河沟,挖掘隔断,建成大小不一的串联性池塘,每2~3池为一组,将二池共用池埂挖断,留出进排水通道,既可活跃水体利于交换,又便于管理和收获,收到很好的使用效果。 苗种来源 1.捕获**种蛭自繁在水蛭活跃频繁出现的7~10月份,从**水域中捕取成蛭作为种蛭,放入一定水体中保种越冬,次年水蛭即可自行繁殖。体长6cm以上的成蛭条件适宜,可年繁三次左右,自繁自育是便捷省力的途径和发展方向。繁殖时可一次投入相当数量的螺蛳,一般每亩25~30kg,并调配控制好水质。孵幼期每5~7天投喂一次,开始时饵料用熟蛋黄揉碎泼洒,中后期用动物血拌麸皮、花生壳粉或鸡猪饲料投喂,其技术简单易行。 2.购种到人工养殖场选择大小整齐、活跃有力,伸曲有度的幼蛭作苗种。 3.放苗根据不同的养殖条件,可选择不同的放苗密度,条件好的小水泥池精养较高可放1000~1500条/m3,根据经验,0.3~2亩左右的池塘养殖,每池可一次性投足100~300条种蛭即可自行繁殖,幼蛭一般120~150天即可达到性腺成熟,北方地区当年投苗当年可繁殖*二代,种蛭亲体年繁2~3次,个体产卵300粒左右。 投饵及管理1.投饵**饵料种类以淡水螺类、蚯蚓及部分昆虫为主,规模养殖辅投各种动物血、内脏和淡水鱼虾贝螺类,以及畜用配合饲料和农作物的秸秆。池塘养殖可投放一定数量的**螺蛳或福寿螺,量一般0.05~0.1kg/m3左右,让其自然繁殖,与水蛭共生共长,供其摄食,放螺数量不宜过多,过多则与主养品种争夺生存空间,主客易势。投喂动物血或拌饵投喂时,应注意间隔投喂和及时*剩饵,天热时更要注意,以免污染和败坏水质,影响水蛭生长。 2.日常管理水蛭病害较少,以调节水质为主,水蛭虽然对环境和水质要求不严,但水环境变化过大或变坏,则影响其生长和繁殖。养殖过程中,水温一般保持在10~40℃之间,过肥过污的养殖用水要保持一定的溶解氧,一般水体中溶解氧应大于0.7mg/L,出现缺氧,小水体可通过人工淋水解决,较大的水体要及时注入新水或换水,在夏季高温季节保持较为清新的水质十分重要。